2009年5月17日星期日

蒙古语邮政业务---一个基本的权利

听说那个‘著名的’蒙古语信件的事情时间也不短了,但是近来又听说在寄蒙古语信件的时候被要求写汉字的事。
那个事情‘著名’,是因为关系到了内蒙古的蒙古人的基本权益的问题,有很多蒙古人关注它,加了引号,是因为报道不多,所以,更多是网友们在转载,而实际上蒙古人上网的有多少呢?
蒙古人有使用蒙古语邮寄信件包裹的权利,没啥争议的。
内蒙古自治区内,寄件人和收件人的地址可以全部用蒙古文书写;
如果是区内外邮寄业务,那么区外寄件人或收件人地址要用汉语,区内收件人或寄件人地址使用蒙古语,但最好用汉字在地址前面注明:内蒙古自治区;
如果是国际邮政业务,那么国外寄件人或收件人地址用外语写,区内收件人或寄件人地址用蒙古语写,但最好用外语和汉字在地址前面注明:P R CHINA,内蒙古自治区
但是,如果你被要求写汉字,你写不?
不写?
那丢了不管。
因为,现在这样的公共部门的状况就是会蒙古语的员工太少,即使你费劲通过了本地邮局,你也不能保证外地邮局和邮件运送时都会有会蒙古语的人,而且,有的邮政局所是临时找人翻译成汉语来投递的,但是,现在蒙古语地名和汉语地名有很大差别(我不知道,写 乌兰哈达 的话能不能寄到赤峰去,写 dolennuur 能不能寄到多伦县去)。所以,整个邮寄过程并没有切实的保障。
所以,个人观点,在邮寄重要物件和信件的时候,务必写汉字。
除非你是个大人物,呵呵,在记者的镜头下,安全是百分之百的。
关于写信,我和个朋友说过,如果我会蒙古语言文字,我会利用一切机会去写蒙古语的信(当然,重要邮件要写汉字喽。hoho),而且不去柜台邮递,不给他们要求我写汉字的机会。让政府部门也知道,有这样的群体需要这样的业务。这样的信件多了,邮局也不得不重视起来,总不能把一天几十封 上百封的蒙古语信件都搞丢吧?
也许,每个邮局或者所都要公开招聘会蒙古语的员工的时候,不但蒙古语邮政业务有保障,蒙古语授课的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相应解决了呢。
也许,普通的蒙古语信件,就是内蒙古的蒙古人争取在各种公共事务(邮政、金融、交通、法律、医疗、民政)中的应有的蒙古语言权利的突破口吧。
愿有一天,一个只会蒙古语言文字的人,在内蒙古自治区生活、学习、工作起来没有任何来自社会的语言障碍。

中国籍蒙古人,作为中国公民,享有中国公民的一切合法权利,同时,在内蒙古自治区内享有使用蒙古语言文字的合法权益。这是中国宪法、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内蒙古自治区蒙古语言文字工作条例,所赋予蒙古人的合法权益。
那么,作为蒙古人,你在内蒙古自治区的时候,行使过与蒙古语言、文字相关的合法权利吗?
那个“著名”的蒙古语邮件的官司,应该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了。
我也听身边的朋友说起过他们经历的事,包括蒙古语邮件被要求写汉字的问题。当然,更多的也许还是类似下面的事吧:
一个朋友带着伙伴儿们来到了一个所谓的“蒙餐馆”(个人一直认为还是叫蒙古餐比较好)。招牌和屋里面的装潢体现了蒙古味道。他们进去了以后,当然的使用了蒙古语和服务员说“有。。。。吗?”但是,女服务员很直接,“听不懂,说汉语。。。。。”。当然他们生气了,用汉语讲:“"蒙餐"馆的服务员听不懂蒙古语!!???还叫什么"蒙餐"馆!??”。。。。。。。。
这个也许应该是申张合法权益的一个类型事件吧?毕竟显示了这样的一个信号:没有蒙古语的服务,这类人群是不满意的。
现在,虽然有很多蒙古人自己在从事类似的商业活动,但是,在内蒙古搞民族产业的更多是汉族人,但打的牌子可是草原文化、蒙古文化、蒙古艺术、蒙古工艺。真的要去那样的地方消费,遇到人家不懂蒙古语是不奇怪的。
我记得我和我的朋友说:下次再有这样的事,不要生气,生气也没有意思,也不要和对方争执,甚至可以不搭理她就行了。但是这里有个很重要的前提,那就是,整个过程里面不要说汉语,一个汉字都不要说,她听不懂就换人嘛,店里面没有懂的就换别的一家店嘛。
用脚投票是非常有效的做法。但是,别说一个汉字,绝不!!!
当然,我们的社会生活不仅仅是去蒙古饭店,蒙古工艺品店消费一下。那些社会性服务部门,并不是蒙古人开的私营小企,所以,没有懂蒙古语的员工是非常普遍的。
但是,蒙古人的合法权益,不能只停留在纸上。而且,很多蒙古人已经意识到了这样的问题。
那么,作为蒙古人,你行使过你使用蒙古语言文字的权利了吗?你写过蒙古语信件吗?你要求过车站、交警、银行职员为你提供语言服务吗?或者,像有的老同志说的那样,开会的横幅或者通知没有蒙古语的就不到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