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30日星期三

查干苏力德

嘎日迪诺日布:这苏力德代表政权

  我们今天要向大家讲述的是,一杆遗失的旗帜。这面旗呢名叫查干苏力德,在汉语的意思里就是九游白纛,九游白纛中的纛字在古汉语里讲就是古代军队的大旗,这可决不是一面普通的旗帜,据蒙古历史记载,成吉思汗在斡难河源头,建九游白纛做皇帝。可以这么说,查干苏力德就是蒙古帝国的一种标志。德国波恩大学的一位学者克劳斯夏加斯曾经七次来到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找寻这个查干苏力德,但是没有得到任何的结果。可是不久前呢,听说在鄂尔多斯的乌审旗地区,发现了查干苏力德的踪迹,那么这个查干苏力德究竟是一面什么样的旗帜,它又是怎样被找到的?

  每天清晨,鄂尔多斯蒙古人都会怀着虔诚的心情来到门前的路马风旗前,祭祀圣主成吉思汗。据说,这两杆路马风旗分别代表着成吉思汗和各部落的苏力德。鄂尔多斯人姓氏众多,来自全蒙古各地,很多家族都拥有自己的苏力德标记,所以鄂尔多斯地区有很多苏力德的遗存。

  在鄂尔多斯乌审旗达布查克镇上,有一个人,二十几年来一直致力于查干苏力德的研究。他叫嘎日迪诺日布,这些年让他感到困惑的是,虽然有一些古书籍之类的证据可以表明查干苏力德曾经在鄂尔多斯存在过,但他在这一地区却始终没有找到与查干苏力德有关的更详细的原始文献。查干苏力德是蒙古帝国的标记,据《蒙古秘史》等历史记载,公元1206年春,铁木真在斡难河源头召集大会,树九游白纛,成力了蒙古大帝国,被尊为成吉思汗。

  离达布查克镇不远,有一个牧民,叫根敦桑布,一天,他的儿子在柴堆下突然发现了一捆用毛毡包裹的破旧的古书。

  牧民 其木格巴特尔:我和根敦桑布是老朋友,他当过喇嘛,经常被邀请做婚礼祝颂人,他懂蒙、藏两种语言,他有很多藏书。我曾借过他一本《少年阿拉坦高力汗》。他去世以后,有一次我去他们家向他的儿子借书看。于是他的儿子拿来一大包书给我,我发现其中一本是关于查干苏力德祭祀的书,而且这本书很破旧。他的儿子说不知什么时候,父亲藏在柴堆下面,后来他才发现的。

  其木格巴特尔老人恰巧是嘎日迪的师哥,于是他很快就把这些奇妙的古书拿到了嘎日迪的家里。

  学者 嘎日迪诺日布:这都是祭祀查干苏力德的经文,我找了不知有多少年,终于找到这些书了,有《圣主成吉思汗长生天查干苏力德祭祀经文》、《圣洁经》、《敬献供品经》、《七斗星祭祀经文》等。

  这些书籍的内容是有关祭祀查干苏力德的经文和祭祀习俗,其木格巴特尔老人还记得,他小的时候跟着长辈们吟诵过这些经文的韵律。从笔记和语言文字来看,显然是经过许多年,经过许多人才抄录完成的。全书共分三十六部,据推测,最后写成的时间距现在也有三百多年。

这本古书的发现无疑使寻找查干苏力德的工作有了突破性的进展,那么,查干苏力德究竟是不是在鄂尔多斯地区存在过?这古书上讲的查干苏力德是不是《蒙古秘史》中所载的九游白纛呢?显然,现在做这样的结论还为时过早。

  在乌审旗海流图庙里,有人供奉着一杆苏力德,据说,祖辈曾经祭祀过查干苏力德的人们,每年都会到这里参拜。

  牧民 特木尔巴瓦:我们祖祖辈辈都祭祀查干苏力德,文革时候被强迫中断了祭祀,但是我心里一直惦念着祭祀的事,后来我们就用替代圣物来祭祀查干苏力德。

  牧民 阿木尔朗贵:我们听说以后,每年都来这里祭祀。因为我的祖辈也是祭祀查干苏力德的。

  除了查干苏力德祭祀经文古书的发现,这一线索无疑又为查干苏力德曾经在鄂尔多斯的存在提供了另一个依据。

  乌审旗的察罕陶日木原来叫做查干淖尔,据《元史》第一百卷兵志马证中记载,查干淖尔地区就是元朝时期在全国各地官办的十四大牧场之一,主要以放马为主,查干淖尔这个蒙语名称是汉语的白色的湖泊。白色的湖泊枯干后成为蒙古语的查干陶日木,意思是枯干的白色湖泊。据《元史》白品志第86卷第2243页的记载中,元仁宗的母亲答懿皇太后把察罕淖尔改建为徽政院,这个徽政院就是成吉思汗大蒙古国查干苏力德的所在地——吉给,蒙古语中的吉给是可汗或降临习徽祭祀的驻地名。

  在明代魏宦的著作《皇明九边考》卷七中的地图上还可以看到,在鄂尔多斯南部,查干淖尔城的大体方位。在今乌审旗西南部陶利镇吉给的位置。

  离吉给不远处,还有一个古城遗址叫哈敦太后,意思是皇后城。在这张清朝时期绘制的地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这座古城的标记。当地老人们说哈敦太后这个地名是蒙古军攻打西夏时跟随成吉思汗的也遂夫人行宫而得名。1227年,成吉思汗病逝后遗体秘密送往漠北蒙古大营时,为了稳定西夏战局,部分蒙古军人守护着在蓟北的查干苏力德。守卫也遂夫人行宫的部分别术替布人也留在这里数百年。

  大约在二百多年前,查干苏力德从乌审旗察罕陶日木移到该旗东部一个叫古日贲浩莱的地方,直到六十多年前,依然有专人在这里祭祀和守护着查干苏力德。

  牧民巴特尔:我在这里生活了七十年,我的父亲是祭祀查干苏力德的主持。一九四四年,我十三岁的时候,曾经参加过查干苏力德的祭祀活动。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查干苏力德遭到破坏,祭祀活动也被迫中断。为了写好《查干苏力德研究》一书,嘎日迪诺日布走遍了乌审旗的各个村落,寻访了三百多个乌审部和别术替部的蒙古人。很多人证实了查干苏力德曾经在古日贲浩莱存在过。随着调查的深入,似乎线索也越来越清晰了,嘎日迪诺日布却无法轻松,查干苏力德在鄂尔多斯存在过的事实逐渐得到了肯定,但有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考证。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曾经存在于鄂尔多斯地区的查干苏力德已经消失了,而那些祭祀过查干苏力德的人们也已经大多不在人世了,那么,这就给渐渐明朗的寻找工作蒙上了一层迷雾。那么,也许有人要问,这查干苏力德到底是什么样的?祭祀查干苏力德的程序又是怎样进行的?

  为了进一步正确了解查干苏力德,几经周折,嘎日迪诺日布找到了一位1944年亲自修缮过查干苏力德的人,他叫青日布。

  嘎日迪诺日布:这大约有三尺长。
  青日布:   和我见过的一样。
  嘎日迪诺日布:那这火焰呢?
  青日布:这画的也对,除了中间的蓝宝石外,其余的都是金黄色的。
  嘎日迪诺日布:和您在一九四四年修缮过的苏力德一样吗?
  青日布:   一样。

  老人说的查干苏力德的造型和资料上的记载是吻合的。嘎日迪诺日布终于可以将查干苏力德展示给大家看了。 

  嘎日迪诺日布:这苏力德代表政权,这边是太阳和月亮,下面是北斗星,共有九颗星。这下面是千里眼,是蓝色的,蒙古人自古崇尚蓝色。这个衬托苏力德的圆板叫吐扎日嘎,它代表着兴盛的摇篮,也象征着查干苏力德将从这里升腾。这个火焰代表了永恒的宇宙,是民族振兴的标志。苏力德有九个缨鬃。历史上记载的查干苏力德有九足九缨。

  查干苏力德的旗杆上挂着一面白旗,旗面上印着有插在狮子背上的苏力德,在苏力德的四周,有天鸟、苍狼、白鹿和骏马等图案。这些图案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寓意,插在狮子背上的苏力德象征着可汗亲自举着苏力德的意思。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嘎日迪诺日布的论述《查干苏力德研究》也渐渐成型,他把多年研究和查证的结果送给了内蒙古社会科学院乔吉教授审阅。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蒙古史学会副会长/国际蒙古学家联合会执行委员 乔吉:我看过嘎日迪的手稿,这本书搜集了很多鲜为人知的珍贵资料,资料集中反映了查干苏力德到鄂尔多斯后的历史背景、祭祀习俗等很多内容,利用这些资料研究查干苏力德很有意义。有很多国内外学者也在研究这个课题,也搜集了一部分资料,但都没有嘎日迪先生这样全面。

  在古代,蒙古人信仰萨满教。他们认为,苏力德是他们的神灵,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二十年的努力终于有了结果,嘎日迪诺日布和祭祀查干苏力德的乌审部和别术替部的后人们来到古日贲浩莱,想告慰查干苏力德的神灵。这里除了一些破碎的石块和一棵枯死的古树之外,已看不到任何有关查干苏力德的痕迹了。尽管如此,他们却想用传统的方式来表达自己虔诚的心情。

看来啊,寻找和论证查干苏力德的任务应该算是完成了,然而时隔不久,一件偶然发生的事情让这个结局又有了新的变化。

  嘎日迪诺日布写完关于查干苏力德的书后,祭祀查干苏力德的人们来他家要求恢复查干苏力德的祭祀活动,这恰巧就是嘎日迪诺日布多年来的梦想。

  嘎日迪诺日布:虽然研究查干苏力德的书写完了,我也想过几天清闲的日子,但不知为什么,我做梦也想着查干苏力德,所以我想应该恢复查干苏力德。

  2002年夏,经过有关部门的批准,鄂尔多斯市乌审旗陶利镇塔来乌素伊克萨萨草原举行了恢复查干苏力德祭祀的隆重仪式。祭祀活动由乌审部和别术替部蒙古人主持,而祭祀的程序是依照那本古书中的记载进行的。在一年中,查干苏力德的祭祀活动有日祭、月祭和年祭等三十多次。

  诵经:长生天赐予力量,太阳赐予光芒,普天之下,四海之内,驱除邪恶,赐福吉祥。

  颂词:苍天赐予我们的查干苏力德,驱除邪恶的查干苏力德,神圣伟大的查干苏力德,我们能够领受您的赐福吗?

  这些祭祀中,每年正月初三的千盏珠拉祭祀,农历五月初三的代松腾格力祭祀和每九年举行一次的威猛大祭祀等规模盛大。五月初三的代松腾格力祭祀很特别,祭祀举行之前,查干苏力德的四个角落各安排两个十几岁的男孩儿,在他们中间的查干苏力德脚下,安排一名乌审部十三岁的男孩儿,这九个男儿代表着成吉思汗的九员大将。主持祭祀者叫珠木,珠木引领经文诗,吟诵查干苏力德经文,都乐图珠日合启辞经文等经文后,跪在查干苏力德脚下的那个男孩儿吟诵天经,吟诵完天经后,珠木向代表成吉思汗的九员大将的九位男孩儿念颂词,分发金奁牟肉、金玉玫肠、银鄂金舌等祭祀灼肉。这是唯一在查干苏力德祭祀里看到的习俗。最后,前来参拜的人们向查干苏力德敬献酥油、奶食品和哈达,沿着顺时针方向绕行查干苏力德三圈,默默地祈祷平安、长寿。

  作为蒙古帝国的标志,查干苏力德见证了蒙古帝国的建立和发达,而成吉思汗这个神秘的人物也给这个世界留下了很多像查干苏力德一样难以破解的谜团,解读这些秘密,可以使我们对成吉思汗和他的蒙古帝国有一定的了解。

自古以来,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旗,由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所缔造的大蒙古国也不例外,大蒙古国的国旗还有一个神秘的名字叫“九斿白纛”。九斿白纛,也称九足白徽或者九足白旗、九脚白旄纛等,蒙古人俗称查干苏力德,这面旗帜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有人认为,九斿白纛是大蒙古国的国徽。九游白纛中的纛字在古汉语里解释是古代军队的大旗。

据内蒙古大学人文学院所著的《成吉思汗评传》一书介绍, 公元1206年(丙寅,蒙古人称为虎儿年),金章宗泰和六年,南宋宁宗开禧二年,对中国和世界来说,这都是一个重要的年份。这年的春天,斡难河上游岸边一片平坦的草原上,举行了一次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忽勒里台”。忽勒里台,广义而言,可指一切集会。它是蒙古民族一种朴素的民主形式,时间多在春、夏季召开。后来成吉思汗将其定为制度,忽勒里台便专指讨论军国大事的会议,其权责为选举大汗、决议和战、修正宣布法令等。这种会议只限贵族参加,但是很富于民主色彩,可以广开言路,博采众议。就在这次忽勒里台大会上,成吉思汗正式建立了自己的帝国——也客·蒙古·兀鲁思,汉语意为大蒙古国。俗称蒙古汗国。蒙古汗国的建立,对于蒙古部族的发展,对于其后统一中原,进而征服亚欧,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就是在这次大会上,成吉思汗树起了一面引人注目的白色大旗,旗上还有9条飘带,史称“九斿白纛”或者“九足白纛”,蒙古人俗称“查干苏力德”。蒙古人以白色为吉祥的颜色,“足”和“斿”都是指旗上的飘带、穗子。9又是蒙古人认为吉祥的数字,所以用9条飘带。蒙古人相信这个旗帜代表着军队的守护神,可以引导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所以蒙古军队打仗前要祭旗出征,胜利后也要用牲畜摆供祭祀。据传,成吉思汗的仪卫存有纯白大旗备用,国王用九尾白旗,中间画着黑色月亮。后来蒙古族人民供奉的苏勒德,可能就是从这面大旗演变而来的,它象征着胜利、幸福、吉祥,是民族的守护神。

学者明安特·额尔德木图曾经在《内蒙古社会科学(蒙古文版)》2000年第1期发表研究成吉思汗的“纛”的布置图的文章,他在这篇题为《成吉思汗的四斿黑纛及九斿白纛初探》的文章中则指出,成吉思汗的四游黑纛摆放位置是中间一纛,四角上各有一纛;九斿白纛的摆放位置是中间一纛,四方和四角各有一纛。这种摆放位置毫无疑问是在反映以汗为中心的最高统治者的尊严和权利。四斿黑纛和九斿白纛的摆放位置最初和北方游猎民族的性崇拜观念中的×、+、反万字符等图形为基础,加上天地宇宙观、星位图、阴阳八卦和五行说理论,又与蒙古族的敖包文化相结合,最终形成了成吉思汗的四游黑纛和九游白纛的位置图。
另外还有一面黑鬃为缨的苏力德,叫“哈日苏力德”,那是军旗。

九鼎察罕苏力德

一、九鼎察罕苏力德的历史来源:
察罕苏力德是成吉思汗于1206年建立蒙古大帝国时制定的国徽旗帜。它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亲自主持并以他的九名大臣依托创建的九鼎察罕苏力德旗。

察罕苏力德是蒙古大帝国的标志性国旗。它竖起的那一刻起一直跟随着历朝皇帝崇拜祭祀的旗帜,已经历了蒙古大帝国(1206-1260)、大元朝(1206-1368)、北元朝1368-1635)等三个重要历史时期。

蒙古大汗立格登灭亡后于1635年到鄂尔多斯乌审旗的察哈尔部落人捍卫并祭祀了大察罕苏力德近373年一直保持到至今。

据历史资料记载,很早以前就祭祀察罕苏力德,苏力德象征着蒙古人的豪气、斗志和渴望和平的精神信仰,因而九鼎察罕苏力德成了蒙古帝国的标志。

二、九鼎察罕苏力德的构造:
称为金徽旗的察罕苏力德和它的使者苏力德及长矛(战器)形成的。大察罕苏力德由底座,苏力德旗杆、满拉、呼胡勒、陶里、色素米等组成的。苏力德杆插在一个大石头刻的乌龟背上(钻窟窿),苏力德杆长度有十三尺,五米分粗的盖木头作的。大察罕苏力德东侧距1.5米处立着长矛,插在石狮背上,长矛杆长度有九尺桦树作的。大察罕苏力德杆上顶挂着三角白旗,上面画着上和尔鸟的图案。苏力德圈内还有五颜四色的彩旗迎风飘杨。

三、九鼎大察罕苏力德的祭祀程序:
很早以前,察罕苏力德的祭祀活动举行在每个月的初一、初三,这个习俗延续了几百年。随着年代的流失,祭祀活动的时期和祭品越来越简化了。已形成了每年的春初一,全年五次举行祭祀活动。春节初一举行苏力德春拜祭祀.一般祭祀都举行在春节初三,主要祭祀旗帜,农历五月初三举行祭祀活动(还称夏营盘大祭祀或奶食祭祀)农历六月初三举行祭祀活动(称它为羊羔祭祀或小祭祀)。活动农历的七月初三,农历的十月初三都举行祭祀活动。如遇上十二生肖的年轮,即(辰年)就举行隆重而大型的祭祀仪式,重新更换苏力德杆和其它全部器具。

成吉思汗的九鼎察罕苏力德坐落乌审旗召以来,从近百年的祭祀活动看,有官府衙人,行政职员外,具体祭祀的人物主要有旗手一名、旗师一名、九鼎护卫一至九人、箭手一名、套马手一名、刽子手一名、替身一名、总管一名、主将一名、先锋壮士三名,还有向导等参加完成祭祀活动。祭祀察罕苏力德的通常程序是咏诵祈祷词后举行赛马、射箭、摔跤等竞技活动,活动完毕将众多前来祭祀者送来的马、山羊系上彩绸带后诵读《熏香词》《牲灵词》。

1206年,成吉思汗在斡难河畔的金顶大帐前矗立起了“察罕苏力德”。“察罕苏力德”,汉语意为“九斿白纛”,“九斿白纛”中的“纛”字在古汉语里有古代军队的大旗的意思。

做为主基调的蓝色和白色是蒙古民族最为崇尚的颜色;天、地、日、月、星辰、山川、河流的有机组成,凸现出蒙古民族追求和谐、热爱和平的愿望。

“察罕苏力德”上面是太阳和月亮,下面是北斗星,共有七颗星。下面是千里眼,是蓝色的,蒙古人自古崇尚蓝色。

衬托“察罕苏力德”的圆板叫吐扎日嘎,它代表着兴盛的摇篮,也象征着“察罕苏力德”将从这里升腾。火焰代表了永恒的宇宙,是民族振兴的标志。“察罕苏力德”有九个缨鬃。历史上记载的“察罕苏力德”有九足九缨。

“察罕苏力德”的旗杆上挂着一面白旗,旗面上印着有插在狮子背上的苏力德,在苏力德的四周,有天鸟、苍狼、白鹿和骏马等图案。这些图案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寓意,插在狮子背上的苏力德象征着可汗亲自举着苏力德的意思。

在斡难河畔,“察罕苏力德”成为一个一代天骄的精神之旗,成为一个蒙古帝国的精神之旗,成为一个蒙古民族的精神之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