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4日星期四

蒙古族早期的权力图案图腾 -- 苏力德

大漠南北广阔的草原,从来就是我国北方民族活动的历史舞台。考古发掘证明,远在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生存。蒙古族是蒙古高原文化的集大成者。由于继承了亚洲草原几千年来的游牧文明传统,加之他们和历史上北方阿尔泰各部族都普遍信仰原始宗教——萨满教。受此影响,他们的图腾崇拜、自然崇拜、动植物崇拜都有鲜明的特征,是早期草原人民的精神支柱。

  这种观念、意识和信仰,长期地延续在阶级社会以后的各个时代,并反映在图案艺术,风俗习惯,民间语言文化之中。早期,许多这样抽象的概念,在当时人类文明程度下是很难具体表达出来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强,辅助以各种表现手法,这些抽象的概念便会以另外一种具体的形象表达在图案图腾艺术。

  图案图腾艺术在成吉思汗民间传统文化以及统治阶级的统治文化艺术中都有具体而形象的表现,但这两种表现形式是有明确区别的(民间传统艺术强调对于美好生活(E动生活网)的渴望;统治阶级主要强调权力,权威),确切的说二者在当时的使用上有着难以逾越的鸿沟,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成吉思汗用以代表军队权利的图案、图腾符号——“苏力德”,是当时统治阶级强调其权力、明确其力量的典型符号。

  “苏力德”这个图案,对蒙古民族的军事历史文化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如果留心观察,通常在蒙古民族的各种战旗、战袍上都可以看到“苏力德”,在草原上一提到军队,蒙古人民就会很自然的联想到“苏力德”。

  “苏力德”也是蒙古民族神具的一种,(此处所说的神具是蒙古民族政治、历史和宗教信仰的产物,由于早期萨满教的影成吉思汗响,所有蒙古图案、图腾都印有宗教的影子)“苏力德”蒙语是“长矛”的意思,是战神的标志。拒史料记载,成吉思汗的军徽称为“哈日苏力德”而其战旗则称为“查干苏力德”,它是古代蒙古军队的标志,象征着成吉思汗的神威,是一种权利的物化。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原始蒙古军队的简单秩序意识,已经开始利用符号进行简单的区分,制定原始的标准,在朦胧的意识形态中形成早期的秩序概念,以及草原游牧民族简单的“法治”规范意识,在“法治”的概念中,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规范,蒙古人民把符号文化巧妙的结合到带兵打仗之中,赋予她原始的历史意义,为规范蒙古军队做了形式上的准备。此后,“苏力德”便一直与权力,军事等相联系。

  “苏力德”的实物,顶端是长度为一尺长镀金三叉铁矛成吉思汗(三叉象征着火焰),下端为三叉“查干”(圆盘),周围由圆盘沿边缘固定,并镶嵌银白公马鬃制成缨子的物体。“苏力德”在尺寸上有大小之分,大的位于中央,小的呈剑型,剑头或剑峰长39公分,宽39公分,旗杆长300多公分。“苏力德”多耸立在各个蒙古军帐上,以及表示战争的各种图腾艺术中。

  针对 “苏力德”的由来,可以追溯到成吉思汗时期,据由辽国来到蒙古的金帐第一谋士耶律楚材自传记载,成吉思汗出生的时候,手中握着一块胎血,掰开后发现,是一个两头尖尖的菱形图案。后由耶律楚材使派打仗俘虏来的俄罗斯能工巧匠,按此图案打造了一个标志物,取名为“苏力德”,设在成吉思汗金帐的顶部,并作为蒙古军队的军旗和军徽图案。从此,“苏力德”代表着战神,代表着成吉思汗,代表着权力的至高无上成吉思汗。逐渐“苏力德”的形态和意义被慢慢确定下来,后常有人说成吉思汗是手握着“苏力德”出世的,是上苍派来拯救蒙古民族的英雄,因此围绕着“苏力德”的民间传奇便应运而生。并针对该“神具”,赋予了它一个又一个美丽的传奇故事,其目的都是为了体现其所具有的神力,强调其威慑力,强化携带者的绝对统治地位。

  根据民间传说记载,成吉思汗成人后,挥旄南征北战,以其过人的胆识和相对先进的军事战略战术,所向披靡,不断扩大统治版图。但是任何人都不可能逢战必胜,在十三翼失败后,他率领将士拜天,感到万念俱灰之际,突然天降一个巨大火球,他令几位大将去接,都没接住,于是铁木真跪倒用双手去接,火球立刻变成了一个锋利的矛头落在他的手上,幻化成了“苏力德”的形象。从此,他的军队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成吉思汗,其后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元大帝国。这虽然只是民间传奇,但当时蒙古人民对于“苏力德”的重视程度已不容忽视,它已经不是简单的军徽军标了,而是神赐予的法器。可见当时军队交战之时,此类传奇故事以神话的寓意,给予带兵打仗极大的鼓舞军威,扩大军势。

  丰富多彩的传统图案的寓意,作为民族美术的艺术灵感主线,常常体现出富于理想的追求和精神活力的象征手法。今天耸立在成吉思汗陵园的“苏力德”,既是蒙古民族军队的标志,又是英雄和力量的象征,更是成吉思汗的化身。随着时间的流逝,它在图腾艺术中也就渐渐形成了自己特定的含意。在现代图案意义中,“苏力德”代表着太平无事、吉庆安宁的祥和意思。很多时候,在民间都将它和其他具有特殊寓意的图案符号组合运用,去制造一种物品或附丽于物品上的装成吉思汗饰,达到一个表达具体文化审美指向的作用。可无论怎样发展,“苏力德”原始的历史意义是一定的。在蒙古民族的历史文化中,“苏力德”还是更多的出现在军队、或者军事有关的器物之中。这就是图案表达的原始意义定向演化,及无论如何拆分组合,其基本意义不可更改。这种图案的政治文化象征意义可以从宗教、文化、美学、哲学等具体方面进行诠释和理解。

  从宗教和国家的构成理论观点来看,这种图案确定的目的,属于“军权神授”的一种。在同时期不同类型国家的君王都会不约而同的采用类似这种方式来确定自己独一无二的“神授”地位。由于特殊的生活方式以及独特的民族个性,这种概念具体运用到每个民族、国家当中就有着明显的不同侧重,其他国家利用神定法典、民族文化图腾、法器等来强调拥有者个人的绝对统治地成吉思汗位。蒙古民族则是以图腾艺术文化强调军队的神力。在“苏力德”图腾崇拜中,除了原始的“英雄主义”情景在草原民族中屡屡出现,很难看到个人主义的夸张表达。或许这也是成吉思汗南征北战,战无不胜的重要原因之一。相对于同时期的不同国家,不可否认,在这一点上蒙古民族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除此之外,这种经济文化分工合作,和谐搭配的生活形态,也与原始游牧文化中的简单秩序意识有关,蒙古民族的“本元精神”以及民族特点——团结,大气,豪迈也就由此建立!民族英雄成吉思汗以其豪迈的气魄,博大的胸襟,曾经完成了民族统一的大业,并且承载过融合东西方文化的历史使命。此后草原人民就以“苏力德”演化而来的图案符号来纪念成吉思汗在军事上的业绩,以及表达对他本人的尊敬。

成吉思汗  在军事理论中,“苏力德”也有其特定的作用。成吉思汗的军旗、金帐等一切军事用品中均有此图案图形。这在当时一个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期中,具有如此统一的军旗、军徽符号是非常罕见的。这样系统的做法,可见在当时成吉思汗军事理论思想上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逻辑体系关系。

  “苏力德”等图腾图案的出现,从哲学思想上看,可以说是原始的“天命观”理论的另一种表现。“天命观”属于蒙古族哲学范畴。蒙古语称为“腾格里.因.扎牙”。由于蒙古族原始宗教萨满教的影响,古代蒙古族素有拜天之俗,天是人们普遍信仰的自然神。天作为崇拜对象,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能够主导战争的胜败、人生的命运、祸福、贵贱以及牲畜的繁衍。如此以来,就形成了蒙古民族的“天命观”。“苏力德”自成吉思汗诞生之日起就披上了“神话”的外衣。在人们简单朴素的精神世界中,“苏力德”给了人们一个精神的寄托,在可知与未知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苏力德”被寓意为神的使者,是人世间所有者的权力的象征。在众多的图腾图案中,它的“职责”是负责战争的胜败!

  这种原始的表情答意的手法同样在艺术上称为审美“象征”的崇拜物,因为,在人类的精神世界中,凡是具有特殊寓意的物品,都是很难作为以视听对象来直接表达的。尤其是在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下,只能靠借助隐喻的方法和暗示的手段把可见和不可见的世界融为一体,根植于精神和民间文化之中。使之在象征中成为“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直指特定文化的特定内涵。

  在图案学中,“苏力德”崇拜——主要是指旗 “苏力德”成吉思汗崇拜,是图腾崇拜演化的形式之一。用在图案符号中,“苏力德”被认为是一个通天通神的符号。其以中轴对称的图案形式出现在民族艺术作品中,融合不同的民族纹饰,表达不同的美好寓意,反映出蒙古民族朴素的真诚祝愿。

  “苏力德”图案图腾艺术在蒙古族军事文化中的表现几乎无处不在,它奠定了蒙古族文明史上最基本的核心内容,是蒙古族文化宝库中最重要,最丰富的遗产。涉及范围之广,是任何其他艺术形式所不能相提并论的。同时,由于时代的不同,各种图案虽在外形上有增有减,有不同时期变化产生的印记。但它的精神本质是永远不会变的。“苏力德”就是这些图案图腾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

没有评论 :

发表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