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3日星期六

美国人与蒙古国的Khaan Bank

在乌兰巴托,没有人不知道 Peter Morrow,这个让蒙古农业银行起死回生的美国人。他未必是当地人心目中的英雄,其天文数字的年薪是建立在贫穷百姓存款的基础上。当然,是他让从未盈利的蒙古农业银行脱胎换骨,让广大牧民获得低息贷款。

他一头银发、络腮胡灰白,永远穿着熨帖的衬衫和西裤,谈话逻辑缜密,语速极快,不苟言笑,倾泻着数字和自己的强势观点,这份自信几乎和傲慢没有区别。就像篮球场上球技出众但不具亲和力的选手,他也许不招人喜欢,但却让人不能不佩服。

7年前,这位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的银行家来到蒙古,肩负着振兴资不抵债的蒙古农业银行的重任。

当时,蒙古的银行业仍在低谷徘徊:有一个国家银行的前苏联体系已经过渡到一个蒙古中央银行,下设商业银行的经典二元体系;头一批商业银行已经纷纷倒下,十几家新生商业银行前仆后继;蒙古所有商业银行的总资产仅为两亿美元—— 全世界也找不出几家资产更少的银行;大部分蒙古人还不习惯将钱存进银行,那些不多的现金很可能就藏在蒙古包的一角。农业银行的蒙古员工也不习惯自律,因为喝多了“伟大的可汗”牌伏特加而无法按时上班也是家常便饭。

Peter Morrow 的大手笔之一,则是在2000年将农业银行从Ag Bank更名为Xaan Bank —— 希望新鲜的名字能让人们忘记农业银行的一败涂地,铺天盖地的广告攻势似乎很奏效,但通常人们还是称这家银行为农业银行。

与此同时,根据蒙古人对存款利率不高的抱怨,Peter Morrow 将中央银行4.8%的年利率翻倍,定为可汗银行的存款利率。很快地,存款开始大量涌入,历经10年却从未盈利的蒙古农业银行在半年内开始赚钱。

迅速成功的经验在Peter Morrow看来并不复杂—— 通过可靠的市场调查,了解蒙古人需要什么金融产品,然后推出它们。在推广可汗银行的贷款项目之前,蒙古人的借贷方式仍然相当原始,大部分人会求助于朋友和家人,牧民找牧民,生意人找生意人,而小卖店赊账的情况相当普遍,当铺的生意不错,利息却高达10%。可汗银行据此推出了月利息5%的贷款产品,各营业网点的贷款柜台也很快火了起来。

从2000年8月Peter Morrow开始接手农业银行,2001年1月即开始赢利,到2007年银行的总资产已达5亿美元。蒙古80%的家庭都在农业银行有存款账户。2003年银行私有化以后成为日本财团、蒙古商人、世界银行下属营利性质的国际金融公司(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orporation)和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联合持股的国际化银行。

而 Morrow 也喜欢上了乌兰巴托开阔的空间、低矮的天际线以及血液里流淌着自由主义的蒙古人。最初只签下两年合约的Morrow先生已经呆了7年,又签下了再续4年的合约。“可能会永远留在这里吧。”这位美国银行家说。

在2000年刚来蒙古的时候,蒙古的银行体系呈现何种格局呢?
1990年以前蒙古一直沿用前苏联的银行体系——只有一个蒙古国家银行。它也并非真正的银行,它只负责发行货币,没有信用制度,就是一个国家机构而已。在蒙古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时期,蒙古的银行体系形成了1个中央银行以及5个商业银行的格局。农业银行则是其中之一。说它是蒙古中央银行的嫡系,因为它继承了国家银行在农村的全部分支。贸易与发展银行(Trade and Development Bank)则继承了国家银行的外汇部分,而其它3家银行都以失败告终。进入上世纪90年代,又有一批蒙古商业银行相继成立。到上世纪90年代末,有大约7家银行倒闭,剩下的12家银行的总资产只有两亿美元—— 全世界也没有几家银行的资产少于两亿美元。最大的贸易与发展银行的资产也不到3000万美元,农业银行的固定资产只有900万美元。

对蒙古前农业银行进行资产重组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是让政府不再干预银行的管理事务。蒙古政府花了很长时间才明白他们对农业银行不再拥有绝对领导权。起初中央政府官员还写信问我们拥有多少辆私车,都是谁在开它们;中央政府让我去参加早上10点钟的国营企业骨干列席的会议;另一些官员还召见我去汇报工作我拒绝了这一切的要求,并明确地告诉他们我不会听他们管。政府希望我们雇用的人我们没有雇用,政府让我们执行的贷款我们没有批。我只会为了保证经营透明度而回答那些政府提出的问题。这种斗争一直持续到半年后银行扭亏为盈,蒙古政府才罢休。

习惯了旧体制的员工是我们另一个头痛的问题,他们的知识构成和学科技能并没有问题,但他们的思维方式却不能一时转变过来。他们仍然认为农业银行是国有银行,政府拥有绝对的控制权,操作有无透明度并不重要,银行和赌场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起初我们有21个省级分行经理,遍布蒙古的21个省,除了将两三位经理升职以外,保留了3位的原职,提前退休了3位,其他的则全部解雇—— 超过半数的分行经理都被开掉。这些人不是拿银行的资金中饱私囊,就是受当地政客的支配。而我们需要提高操作的透明度,违背此原则的员工则要被坚决开掉。

一位蒙古国会议员指责蒙古政府在农业银行的私有化过程中违规操作,蒙古政府以800万美元的低价贱卖了蒙古农业银行,您如何回应该指控?

这一指控完全是凭空捏造,是不负责任政客手中的斧头。农业银行在政府的领导下多年来一直亏损,私有化是必然趋势,对此没有任何争议。扭亏为盈计划是世界银行、USAID、蒙古政府和蒙古中央银行共同协商的结果。蒙古政府同意如果扭亏为盈的计划成功的话,将在两到三年以后将农业银行私有化。2003年3月通过国际招标实现了私有化,日本的H.I.S集团中了标。他们仍然拥有53%的股份。

而当时如果蒙古政府选择关掉农业银行的话,政府将会损失900万美元的资产,除了对银行实行资产重组以外没有更好的选择。于是银行以68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对于农业银行的扭亏为盈,蒙古政府没有投入一分钱,他们的注资只拉平了农业银行的巨大亏损。倒是美国政府提供了270万美元,支付了我们这些专家和管理人员的薪水。

当初的扭亏为盈以及稍后的私有化对于蒙古和蒙古政府来说都是巨大的成功。从2001年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支付了2000~2500万美元的税。2000年农业银行的现金存量为零,目前则达到了1亿美元。我们雇用了800多名员工,他们的工资是蒙古平均收入水平的45倍。我们为蒙古人民提供了6万笔贷款,大部分都是给蒙古普通百姓的小额贷款。

前计划经济下的农业银行还没有一家有超过蒙古农业银行的出色表现。因为政府管得过多过死,它们仍然一团糟。

而东欧国家的经验表明,本地所有的银行、外国所有的银行和本地加外国的混合所有制银行的结合是最理想的。银行的经营当然需要本地的知识和管理经验,同时需要从国际市场传来的几十年几百年积累的经验,综合比如日本、美国、中国、法国的经验和本地的特殊情况将会是最为成功的。蒙古目前有4个银行归俄罗斯人拥有,1个银行归蒙古人、日本人、美国人和IFC共同所有,另外11个银行都是蒙古人所有。蒙古银行中,外国资本的比重离最健康的比例还差得很远。

蒙古近两年的经济发展势头迅猛,您觉得这一趋势将会持续吗?
蒙古近几年发展得很快,经济增长可观,增长率保持在5%到7%,这些增长是由基础建设以及零售业的繁荣带来的。临街的建筑首层都成了商店。

这些发展并非采矿带来的。采矿业一直占蒙古经济的30%,但在最近几年并未得到很大发展。这样看来,蒙古的经济前景相当美好,因为埃芬浩在奥云陶勒盖项目上的投资很可能让蒙古的GDP到2010年以15~20%的速度增长。

在蒙古地表下的矿产资源可能相当于科威特,甚至可能是文莱的水平,除了天然气、煤、金、银等等,很多都还未被探明。如果这些资产被蒙古的“淡马锡”—— 拥有这些矿产管理权的政府机构LLC管理得当的话,蒙古的潜能将不可低估。蒙古滑入“尼日利亚模式”的可能性很小,因为蒙古是世界上最民主的国家之一。尽管直到上世纪90年代前他们从未享受过民主。几个世纪的游牧生活让蒙古人个个都是独立而极有操守的个体,蒙古人似乎“天性自由”。

蒙古没有海岸线的地理条件会成为经济的障碍么?
对于蒙古最重要的矿业来说这根本不是问题,所有的资源都可以运往中国。蒙古的制造业始终无法腾飞是源于此限制,但是蒙古大部分矿产资源的目的地将是中国。比如极其丰富的煤矿资源既可以用卡车将原煤运往中国,更高级的办法是修建煤电站,将电能输送至中国。比起智利、澳大利亚等地的矿产来说,蒙古在中国有绝对的竞争力。

Peter Morrow 先生现在还在蒙古国,在蒙古国证券交易所任职。

没有评论 :

发表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