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9日星期三

肃北县民族教育调研报告

肃北县民族教育的现状及出路思考:肃北县民族教育调研报告
呼吉图
(内蒙古师范大学 马列教研部,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
摘要:在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少数民族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科技素质和发展民族教育。本文针对肃北县民族教育的现状分析了影响和制约少数民族科技素质提高和民族教育发展的四大障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革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肃北县;民族教育;现状;思考

在中信国安MGL 公司和肃北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04 年5、7、9 月份,我带领几名学生,先后三次来到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就民族教育进行了实地教学、考察和调研工作。

在此期间,受县委、县政府的邀请,我就“民族教育的改革、发展趋势和教师职业道德”问题给全县有关部门干部和教师做了多场报告。通过实地考察和与当地教师及领导的相处,我对当地的民族教育现状及发展出路有了较深的认识。

期间我还带领学生考察了青海格尔木民族教育的情况,所到之处,所见所闻,民族教育的很多方面都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为此,我作为一个蒙古族的高校教师,产生了重视、加入民族教育行列的强烈愿望。同时我还看到了肃北教育界的同行赴新疆和内蒙考察的专题报告及数据记录。所有这些,对于我走出自己的课堂,去更广泛、更深入地了解我国西部地区的民族教育,特别是蒙古族在校学生的各种状况,坚定投身于民族教育的决心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这些地区的民族教育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值得研究。

通过前后三个多月的调研和考察,我觉得很有必要将自己对这里的民族教育的分析及对策思考提出,以引起同行、特别是民族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以探讨出一条既适合民族地区、民族特色、又要赶上全国教育进度的新路子。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土地面积六万多平方公里,人口一万三千多,其中蒙古族四千多人,可见其辽阔的县境之内人口分布是何等的稀疏。

肃北县是甘肃省唯一的边境县,县政府所在地党城湾镇有蒙古族学校一所,学生人数293 人。我们去时,学校刚开设英语不久,周课时仅为2 节。英语教师也是改行过来的,且发音不准(带有浓厚的地方口音),教学方法一般。我们去了之后,分别开办了小学、初中、高中短期口语班,突出发音、口语和听力,并教学唱英文歌曲,搞小表演,背诵等活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高。我带的几名学生还在蒙校进行了实习和支教活动,对教师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学生的物理、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进行了两个月的辅导和培训,使老师们的计算机操作基本合格,过了关。在肃北期间,我曾召开了两次家长会和教师座谈会,就民族教育方面的问题,充分听取了他们的意见,了解了情况,从而对当地的民族教育现状有了进一步的深刻了解,心中有了底,并对西部大开发中少数民族教育,特别是蒙古族教育的现状、对策及发展趋势形成了自己的看法。一、肃北县民族教育现状这里,我们首先提出一个问题,即我国少数民族到底靠什么去提高竞争力?古今中外,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长久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无一例外的要以科技作为自己强盛的基础,这是被发达国家发展的历史一再证明了的事实。

可以说,离开了科技素质、离开发展与创新,任何一个国家与民族都不能自立,甚至要被动挨打。同样,发展也是我们解决民族教育问题的关键所在。今天的中国正在走向世界,参与世界竞争。中华民族靠什么在国际上竞争?就是靠一大批高素质的科技人才。

同样,作为中国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地域广大、组成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中国西部各个少数民族也不甘落后,也应奋起直追,敢于并善于参与国际竞争。而这种竞争的参与和成功,最终要靠我们少数民族自己的实力,要靠高素质的少数民族优秀人才。而要培养大批的民族精英,关键在于民族教育的发展。但是,少数民族科技素质和少数民族教育的现状到底怎样呢?民族教育的发展是否可以背离或削弱这个大前提呢?

第一、肃北县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然而,肃北县改革开放20 多年来成长起来的企业家中,没有一个是自己的民族企业家。肃北有不少资源型企业,但企业管理者几乎全部都是外来者或当地汉族。我认为,这是民族教育的失误。由于教师、学生素质以及教材等多种原因,民族学校文理科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非常严重。肃北蒙古族学校高三文科生30 多人,而理科生仅有4 人(其中有一名还是青海的),理科老师一班人马只好为这只有4 名学生的班级上课。更让人痛心的是,很多老师对我说,每年这里的理科生都是寥寥无几,许多学生到了初二、初三就因学习难度大、听不懂而放弃了理科的学习。肃北县唯一的理化教学实验楼盖在了汉族中学,而蒙校理化实验室各种药品短缺,学生获得的直接知识几乎没有。

第二、目前,民族学校生源逐年下降,以大约5%—10%的速度递减。因为学生少,再加上其他因素,民族学校学习气氛明显不如汉族学校。县城里的家长们大多认为孩子上民族学校将来就业难,学不到东西,因此纷纷把自己的孩子送入汉族学校学习。肃北民族学校现在面临着滑坡和学生流失的现状,生源不足已成为蒙校的第一大难题,肃北县蒙古语的沿袭、蒙古文化的传承也面临着危机。现在在校学生大多是牧区来的孩子,因此,当地老师们也无奈地开玩笑说“这是一所草原学校”。

第三、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就业率低。学蒙语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语种所限、专业所限,就业非常困难。有的即使大学毕业好几年了,都找不上工作。即使有工作的在机构改革中也可能遭汉语考核淘汰。当地县长告诉我,有一位蒙古族大学生毕业以后找不到工作,其母居然给他下跪,请求安排。这件事给这位少数民族县长的刺激很大。

另外,由于当地公务员考核都是汉语,所以学蒙语的蒙古族青年因汉语不行而大多数都不能顺利考取公务员资格。这个事实使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当地的民族教育现状以及靠一些政策上的照顾给指标上大学带来的不良后果。我们不禁要想,少数民族年轻一代的前途何在?难道少数民族祖祖辈辈的出路只有放牧吗?

第四、民族学校的民族特色并不鲜明。现在,民族学校学生使用的各科教材基本上是从汉语教材翻译过来的,特别是文科教材,大都是反映汉族文化的内容,而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历史和传统并没有在教材中反映出来,学生并没有掌握以母语为表征的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历史和传统,民族语言文字并没有真正成为蒙古文化传承的工具,民族特色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这可以说是民族教育的最大缺憾。据肃北蒙校老师的反映,现在有不少学生对本民族的历史缺乏了解,语言文字的功夫比较浅薄,这是值得民族教育工作者深思的。

肃北地区民族教育发展50多年,虽然从总体上来说,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从横向与其他汉族地区比较,民族教育的发展还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更谈不上与西部大开发同步发展。民族教育长此以往,其结果将是民族教育萎缩、民族人才凋零、民族整体素质下降。而且肃北民族教育反映出的问题在其它地区的民族学校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如生源危机、理科薄弱等。那么针对西部少数民族的文化基础薄弱,特别是科技素质还比较低的状况,民族教育的出路究竟何在?是什么在阻碍着民族科技素质的提高和民族教育的发展呢?

二、束缚并阻碍民族科技素质的提高、民族教育发展的障碍因素分析经过三个多月的实地调查、研究,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观念的障碍3在社会前进运动中,思想观念的变革是社会变革的必要前提和重要内容。当旧的生活条件和社会关系发生变化时,人们在思想领域也必然或迟或早要经历一个观念更新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现代化不仅是指经济和科技的现代化,而且应该包括思想观念的现代化。我们知道,一个国家可以从国外引进作为现代化最显著标志的科学技术,购置先进的仪器设备,移植现代的经济管理制度和方法等等。但是,如果人民的思想观念、文化心理、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等等方面固守与现代化相饽的旧传统,那么,社会现代化的进程必然会遭到巨大的阻力,甚至会导致失败。

根据调查,目前少数民族在思想观念方面的障碍主要表现为:
1、缺乏深刻领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由于普遍缺乏深刻领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因此师生们极易满足于学习了基础蒙语的现状,不少学生不愿下功夫突破难关坚持理科学习;而大多理科教师业务素质不够高,对教材不能准确驾驭,也不积极引导学生学好理科,所以才会有30:3 的文理科学生比例。不少教师认为蒙古族生来有文学、艺术特长,突出这个特色就可以了。我认为,少数民族仅仅靠文学、艺术类人才是难以走向世界民族之林的。

2、依赖“照顾上大学”的观念近几年由于政策照顾,民族学校的升学率很高,高考升学率几乎可以达到100%。但不少民族学生并不能正确理解升学时政府照顾加分或给指标、选送学生学习的积极意义,只是相信年年会有照顾指标,有相当比例的上大学指标,所以学习的好坏似乎并不重要,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很多同学并不追求上名牌大学,有个学校能上就心满意足了。从小学到中学一直到大学,多年来,他们从不用为获取文凭、上大学而发愁,从而也导致教师缺乏教学的积极性。几位老师曾忧心忡忡地对我说“不管成绩多低,基本都能上大学”。一句话,“指标”让他们心安理得,却不知在当今的激烈竞争中,一、二流大学不会照顾,就业时没有人照顾,在国际上竞争,美国、日本更不会照顾,今日各民族是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参与竞争的。值得欣慰的是不少有识之士现已对“照顾”有了明确的认识,他们已不是消极等待,而是鼓励学生竞争上指标,考取一、二流大学。

3、落后、封闭、保守的观念肃北地区地大人稀,自然环境和生存条件相对恶劣。当地财政收入仅仅是个“吃饭财政”。少数民族祖祖辈辈在有限的草场上放牧生存,多数家长认为孩子只要有个学校上就可以,总比呆在家里家长管不了强。将来大一点后回来放牧就可以,就能生存。至于孩子学习好坏并不重要,可以说,家长们普遍对孩子们并不寄托什么希望。这种生存、发展观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前途观和就业观。还有一些老师、家长封闭、保守,不愿向其他兄弟民族开放学习。我们知道,民族融合是世界发展的大趋势,而他们恰恰忘记了这一条。无庸讳言,落后的民族是跟不上时代潮流的,甚至有被淘汰的危险,企图维持现状实际上就是相对后退,是很难的。家长落后的生存观念,导致他们的孩子没有远大理想。

(二)语言交流方面的障碍对于肃北蒙古族学校的师生来说,蒙古语是母语,汉语是国语,英语是国际语言。大多数蒙古族在蒙古族内部交流思想、文化都没什么问题,但与汉族同胞交流时却有一些困难。肃北地区地理位置特殊,周边都是汉族兄弟,如不能用汉语去顺利交流,其生存空间及交际范围是极其有限的,既走不出肃北地界,更谈不上走向全国。英语是国际语言,众所周知,现在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基本上是用英文发布的。在这样一个信息时代,不懂英语、汉语就难以了解到国际、国内最新的信息,从而在竞争中处在劣势地位,阻碍各民族之间的相互沟通、交流与合作,更谈不上走向世界。

(三)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偏低的障碍4肃北蒙校师资队伍整体素质距现代社会师资水平的高标准要求尚有很大差距。这一点可以从培养学生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水平及培养出的学生质量看出。当地教育部门认为教师普遍是“文凭高、水平低”。恢复高考制度以来,肃北县很少有学生考上名牌大学。教师普遍双语授课能力低。教师教学方法陈旧,观念落后,基本上还是满堂灌。学生学习没有积极性,教师也没有压力。教师座谈会上,老师们普遍反映,日子过得非常清闲,一周就上四、五节课。另外学校平时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抓得不够,不少学生平时都有手机、存折,花钱大方,生活优越,不思进取。青少年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素质,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把握着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而对这一点,教师的认识基本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

(四)影响和制约民族教育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肃北蒙校教师多学生少,学生293 人,教师70 多人,师生大体比例为4:1,相当于高校硕导与研究生之比。学校基本上是人浮于事,教学好坏无所谓的状况。这种大锅饭的体制,根本无法调动起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是影响和制约民族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县长在全县教师大会上痛心地说“如果把每年投入教育的200 多万元用于送学生到外地学习上,他们完全是可以成才的。”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少数民族的科技素质还不够高,民族教育还较落后。对此,我们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分析、研究,让以上障碍为民族科技素质的提高和民族教育的发展让出一条生路。民族教育改革迫在眉睫。

三、 对策研究在新的形势下,各级领导和广大教师要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性,勇于承担起培养民族科技人才的历史重任。众所周知,当前的世界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和科学技术的较量。一场以科技实力和知识总量为焦点的国际竞争将决定每个国家和民族在未来世界的地位和命运。中国同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机遇。少数民族要从思想上强化这一观念,特别是广大教师要充分认识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将科教对国家、社会、 民族乃至个人的重要性牢记心头,想方设法让学生愿意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感到学习理科有前途。民族学校要大力宣传民族的科技精英人物,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科学的良好品德和奉献科学的精神。根据我们在肃北的实地调研,在这方面,我们特提出以下措施,供有关部门参考。

(一)打破旧体制,引入教师竞争上岗的聘用制。针对肃北民族学校普遍存在的实际状况,应尽快引入竞争机制,全面实行聘用制,评聘分开,竞争上岗。在学校内部用人制度、分配制度、奖惩制度方面,克服论资排辈和“大锅饭”式平均主义,向具有创新性、主动性、开拓性人才倾斜,敢于重奖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优秀教师,培养、树立和宣传学科带头人,在职务晋升、职称评定上由学校自主决定内部分配,拉开收入及待遇档次。正确利用竞争机制这一杠杆,引导教师进行各种教学改革、创新。对于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教师责令他们在岗提高或脱岗培训,参加远程教育等,限其在短时间内提高,否则就下岗,在本系统本单位搞第三产业,妥善安置。

(二)针对数理化是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这一实际状况,试行汉语讲授理科,将其作为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突破口。首先,科学是没有民族界限和国家界限的,因为它是属全人类共同的财富,要通过交流和学习共同提高;其次,用汉语讲授理科更易于学生直观理解和记忆,也易于教师在更广的范围进行学术交流;再次,将汉语教材翻译为蒙语时,有些名词、术语是很难精确对译的。有的老师指出,在翻译时有时还会出现不准确、甚至是错误的地方。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时,一手拿着蒙语教材,一手拿着汉语教材,学习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最后,这样既可有效学习数理化,又可提高汉语水平。可以说,这项改革与尝试,将有利于少数民族学生的长远利益和全面发展,有利5于提高民族教育的质量,这一点不能也不应看作是丢掉了民族特色,恰恰是加强和促进了自己的民族特色。蒙古民族历史悠久,应该有容纳百川的广阔胸怀,而且,能学习和使用多种语言恰恰是民族旺盛力的表现。

(三)文科要加强民族语言文字讲授和使用,力求强化和提高。需要特别强调指出的是,我们决不能把民族语言仅仅看作是本民族交际的工具,它更是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民族认同的象征和民族感情的依托。所以在基础教育阶段,一定要打好学生民族语言文字的坚实基础。而要突出民族文化特色中的经典文化,文科各科教材、特别是历史教材不能直接全盘从汉语教材中翻译。要组织力量认真研究和挖掘蒙古族文化历史中有价值的内容,使之反映在自己的母语教材中。要尽可能编写自己的乡土教材,大力宣扬本民族精英人物、科学家、杰出人才等,以便让青年一代了解、继承和发扬。相关部门应积极抽调部分素质高、文字功底好的人编写,也可印成小册子在校园、民间传阅,还可作为学校、社会业余文化的补充读物。为此,我们必须回过头来重新审视民族学校的的办学理念,即“三语加电脑”是不够的,应该为“加强数理化,突出民族化,走向现代化”。

( 四)有计划、分阶段大力培训一批蒙汉兼通并能熟练驾驭教材的学科带头人,下决心在短期内改变“双语”教师短缺的状况。民族学校能熟练掌握“双语”的教师并不多。针对这种情况,有关部门应积极筹措经费,支持并奖励少数民族中的优秀教师先行一步,在学习和应用“双语”教学中起示范、带头和辐射作用。有关领导应胸中有长远规划,有计划、有选择、分阶段地进行,大力提倡,积极推广。多则五年、少则三年即可见效。同时以此为契机,加大对少数民族教师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鼓励他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胸怀家乡,走向全国,放眼世界,在思想观念上、学习态度上有一个本质的改变和飞跃,为家乡的经济腾飞而立志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五)我们要保留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精粹,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但我们决不可沾沾自喜,自我满足,更不能固步自封,拒绝学习或吸收其他民族的先进东西。要立足本地、本民族,不断扩大与其他不同民族、不同地区间的交流和往来,大胆吸收和借鉴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以及人类社会各个历史时期的优秀文明成果,特别是科技与教育方面的成果。这是一项利己利人的双赢策略。如我们少数民族学习英语,实际上是把自己推向了世界,使自己更发展、更强大,通过广泛的国际多元文化的交流,使自己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人类发展史证明:这是各民族强盛、壮大、发展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也只有这样,在国际交流与发展中,少数民族自己的语言、文化、优良传统才能保留并介绍给全世界,让自己认识全世界,让世界来认识自己。也只有这样,自己的民族才会被推向世界大舞台,在世界的文化宝库中占有一席之地。

(六)民族教育要摆脱依赖,加速向现代化发展。由于民族教育与民族发展前途及民族兴衰直接相关,所以民族教育的发展主要要靠自己发展,自己要有紧迫感,要想办法,不能等,不能靠,否则差距会拉得更大。各种升学照顾名额应适当取消,要着眼于民族的未来,努力培养师生的竞争意识,参与意识,加速向观念现代化发展,获得本民族的进步。著名社会学、民族学专家费孝通曾说“要好好想一想,再过50 年少数民族会是什么样?”这句话值得我们少数民族深思。

(七)在肃北这样的民族自治县,应更好地体现党的民族政策。民族教育的发展除了主要取决于自身的努力外,在一定程度上还需要政策的扶持。如少数民族人才应当获得优先录用、政府应优先发展、重点扶持以民族语言文字为主的各级各类教育,逐年加大对民族语言文字授课教育的资金投入等。总之,民族教育应顺应世界发展的大潮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少数民族要利用西部开发和党和国家大力扶持的大好机遇,挑战自我,向高标准、高素质、高要求、高技能方向发展。民族教育要与国际接轨,大力培养一大批能适应各类挑战、既有民族特色、又有时代风貌的一代新人。

6A reflection on the current state of minority ethnic education in Subei CountyHujitu(Teaching and Research Department of Marxism and Lenonism,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Huhhot010021,China)Abstract:Nowadays, the competition for comprehensive national power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fierce. Theminority ethnic groups need to develop thei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qualities in order to improve to makethemselves more competitiv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urrent state of minority ethnic education in Subei Countyand examines four obstacles that have restric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cientific quality and minority ethniceducation. It also proposes some innovative measures and strategie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four restrictingfactors.Key words:Subei County;minority ethnic education;current situation;reflection

作者简介:呼吉图(1955 年12 月),女,蒙古族 籍贯:内蒙古鄂尔多斯。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列教研部 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教育研究。

没有评论 :

发表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