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13日星期一

蒙古国体运动

泛蒙古主義(蒙古语:Narmai Mongol、Нармай Монгол),西方称为蒙古国体运动,一个说法是:1919年時,日本在中華民國成立後與俄羅斯十月革命後在西伯利亞勢力衰退的局势下提出的。是日本大陆政策一部分。

其實博克多格根在1895年己向俄羅斯提出要幫助外蒙古控制所有內蒙古的地方。 日本在1919年趁俄國革命,西伯利亞情勢不穩定之机,提出三蒙統一,由謝苗諾夫與恩琴接受日本支持而實行。

日本想染指西伯利亞,但勢力不足,因此假手布里亞特人提出泛蒙古主義,借民族自決名義,成立一個亲日乃至受日本控制的傀儡蒙古政權,包括布里亞特人、喀爾喀、內蒙古、呼倫貝爾和新疆西蒙古、卡爾梅克人,比直接出兵更好。

1918年,在上烏丁斯克(烏蘭烏德)召開第一次泛蒙古會議,同年,在大烏里車站召開第二次會議,但沒有甚麼作為,後來在徐樹錚控制大局下消失。

冷战结束初期“三蒙统一”又成为一些民族主义政客的构想,宣称“以蒙古现有版图为中心,将俄罗斯的布里亚特共和国、图瓦共和国、塔塔尔共和国、卡尔梅克共和国(西部卫拉特蒙古的土尔扈特部移民)、内蒙古、新疆的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合并在一起,成立新的‘大蒙古国’”。

1991年12月,由蒙古民主联盟牵头又成立了一个国际性组织“国际蒙古族协会”,任务是要“把东欧、匈牙利、澳大利亚、苏联的布里亚特、卡尔梅克、塔塔尔、图瓦,南部的内蒙古、西部青海新疆的卫拉特蒙古联合在一起,为成立‘大蒙古国’打下基础。”民主联盟还派人到以上地区的青海、新疆、内蒙古等地活动,并宣布上述地区是蒙古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应归蒙古所有,长城以西和以北,才是真正的蒙古。

1990年后,蒙古和蒙古族聚居地相继成立了“蒙古根协会”、“成吉思汗世纪”、“布里亚特青年联盟”、“国际蒙古族协会”。

很多蒙古人都认为中蒙边界应该以长城为界,因为,长城在历史上一直是北方游牧民族与南方农耕民族之间的实际屏障。

蒙古统一、内外蒙古合并一事,早在上个世纪初的1912年春,沙俄的托米宁在《蒙古及其对我国的现实重要性》一书中写道:通过“强化蒙古自治,沙俄就将获得一切所能获得的东西。”“我们将从已获得的人口中找到恭顺的臣民……我们将完成统一蒙古人民的历史任务。”

没有评论 :

发表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