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0日星期三

紐約時報:蒙古因礦業而富 貪腐問題隨之而來


《紐約時報》報導:有3種外國人行走在全球能源新領域─傳教士、不適應環境者以及追逐財富者。

澳洲礦業公司主管Howard Hodgson自豪地表示,他在能源新領域是為了追逐財富。他在十多年前到這裡的時候,Hodgson發現這裡根本是經濟荒原,並因蒙古共產黨在1990年垮台而飽受衝擊。

此時少數流亡海外者多數改變初衷,寒冷冬天也無事可做,只好研發新口味酸馬奶。不過,Hodgson是巴布新幾內亞、緬甸和巴基斯坦等未開發地區的老兵,他認為年輕民主國家是個令人欣喜的轉變,他在叢林打滾多年,經驗豐富。

除了剛冒出新芽的礦業以外,讓他留下來的緣由,是因為他擁有躲避造反派與恐怖份子的經驗,這些經驗令他格外無法抵擋蒙古所散發出來的吸引力。

這些日子以來,坐擁銅礦、煤礦和金礦等寶貴資源的蒙古,拜中國天然資源需求龐大之賜,蒙古改變了命運。礦業蓬勃發展,經濟快速起飛,令蒙古改頭換面。因為交易量極大,如今金融業也加入了。

Hodgson身著筆挺西裝,操著外國口音,在礦業會議上指出:「有點像是淘金潮。」 對本地居民而言,首都從破敗市區重建成中產階級居住區,蒙古總人口270萬,有一半人口居住在首都,首都已經成為希望與恐懼的培養皿。

在蘇式公寓不斷消失與高樓大廈不斷興建的過程中,眾人激辯礦業所產生的影響,有人支持礦業,有人認為物質主義與貪污腐敗正在腐化蒙古傳統生活方式。無論喜不喜歡,礦業確實正在改變庫倫。

就在幾年前,蒙古的天際就只有兩座高樓。這些日子,庫倫最高的建築物,是家25層樓的飯店,一晚300美元,暖氣斷斷續續。

這家飯店的落地窗,可以俯瞰蒙古政經中心─Sukhbaatar廣場─這個廣場被許多建築物所環繞:蒙古議會、證交所、Mongolian Mining Corporation總部以及蒙古第1家英國私立學校廣告招牌,這所學校即將在9月正式成立。

穿越街道,1家剛開幕不久的購物中心,擁有Burberry、Emporio Armani等名牌商品,吸引暴發戶上門。

礦業公司Xanadu Mines主管Haydn Lynch強調:「如果不是礦業,這個地方就跟50年前沒兩樣。」Lynch今年4月從澳洲雪梨搬到這裡。

第一世界般的獲利,卻碰上第三世界的問題。冬季對畜牧破壞性極大,而礦業致富又有極大吸引力,促使數千個牧民來到這裡。他們住在庫倫郊區,搭起圓頂帳棚,被當地區民視為蒙古的貧民區。

這裡的失業率很高,缺電缺水。窮人就躲在下水道,零下40度時,他們在熱水管線旁縮成一團。

非營利組織Sant Maral基金會主管Sumati Luvsandendev表示:「此時窮人期盼礦業財富能分一點給他們。」根據基金會近日所做的民調,96%的蒙古人認為貪腐問題嚴重,80%的受訪者認為蒙古的執政者擁有太多權力。

不滿貪腐,以及政府對外國礦業公司讓步,成為上月國會大選的重大議題。社會大眾高度期望政府能將礦業所創造的財富,投入醫療、基礎建設與經濟發展。

不過,許多人懷疑,蒙古是否能夠避免政局不穩、貪腐和貧窮擴大等難題,這些問題也困擾著其他礦產豐富的開發中國家。

没有评论 :

发表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