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6日星期五

历史纠葛和现实摩擦引发蒙古人厌华情绪

从飞机的舷窗看下去,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被笼罩在一层淡黄的尘雾中。刚刚进入10月,这里已经开始供暖了,烧煤的大烟囱冒着白烟,乌兰巴托进入了它一年中污染最严重的季节。这座南北窄、东西长的城市被夹在几道山中,已经没有太大的发展余地,有限的几幢高耸建筑都集中在城中心。城市边缘,沿着起伏的山丘,有大片细碎的小房子,五颜六色,从空中看,就像马赛克拼图。后来知道,那是棚户区,乌兰巴托接近70%的人口住在里面。中蒙两国首都距离不到1300公里,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这个曾经熟悉的近邻如今显得遥远而陌生。

  大概没有哪个国家像蒙古国一样,与中国有着这样交错而纠结的历史。在蒙古国的历史地图上,公元前209年至公元93年,这块土地上矗立着匈奴帝国。在乌兰巴托以及这个国家大大小小的场合,成吉思汗像随处可见。看到他横鞭立马的样子,又禁不住想起各色人物,忽必烈、窝阔台……一连串耳熟能详的名字和形象,仿佛一起在草原上策马飞奔。不过,和蒙古国人谈历史是件比较避讳的事,甚至引发过外交纠纷。直到今天,还有当地华侨提醒,某些记者完全想不到的事物,可能正是蒙古人的禁忌,比如长城、中秋月饼,都会扯出些或真或假的不太愉快的典故。

  蒙古人不喜欢中国人,以前发生过不少中国人在蒙古被打的事件,所以人多的地方尽量少说中文。不过,我在乌兰巴托等地的一周里,并没有感受到蒙古人明显的敌意。但有一个现象间接地证实了蒙古人的敏感情绪。汉人在蒙古国开餐馆、商店的很多,但记者在乌兰巴托几乎看不到中文招牌。据蒙古国华侨协会会长白双占介绍,2005年,蒙古国出现过砸中国餐馆招牌的事件。之后,蒙古政府规定,在蒙外企的牌匾上最大的字体必须用蒙文,其他文字可用小字。但很多华商为避免惹麻烦,招牌上不再写汉字,有的直接改用拼音书写。另外,记者注意到,中国在蒙援建的项目不少,有桥梁、公路、体育馆等,但很少被当地人提及。

  “蒙古人总体上对汉人的印象不好,尤其是上了年纪、受苏联影响比较大的蒙古人。”导游恩齐说。他今年20岁,他说,近些年大量汉人企业和商人来蒙古做生意,其中有人出售劣质产品骗蒙古人,当地人非常反感。在矿业领域的摩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感情。2006年前后,汉人企业掀起了掘金蒙古矿业的热潮,目前是在蒙企业数量和投资总额最多的国家。个别企业不重视环保和维护与当地的关系,在一些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还发生过汉人与当地人的斗殴事件。加上有关汉人的新闻被当地媒体大肆炒作,蒙古人对中国人的总体印象不好,厌华情绪在蒙古大选前后更强烈。

  
  蒙古桑斯尔电视台(蒙中合资)中方代表安东生说,除牧区外,蒙古国几乎家家有电视,70%的家庭接收了有线电视,能收到全世界的节目。韩剧很受欢迎,但汉人影视作品就很少看到了。

没有评论 :

发表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