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15日星期五

蒙古传统弓箭传承人诺敏

2012年8月,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额尔古纳市,额尔古纳2012哈撒尔国际传统射箭节举办,共有来自法国、荷兰、蒙古国等11个国家,150余名国内外运动员参赛。看着这一切,50岁的诺敏流下了眼泪。

  诺敏是蒙古族人,是内蒙古电视台蒙古语卫视频道的编辑,也是内蒙古射箭协会副主席、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传统弓箭代表性传承人。

  了解传统角弓:天意如此?

  1999年7月,诺敏赴内蒙古白音塔拉采访那达慕大会,那是他第一次见到蒙古族传统角弓。他采访了一位62岁的老人,这位老人有把有着200多年历史的老弓,这引起了诺敏的兴趣,节目播出后,也引起了很大社会反响。那时诺敏常能接到热心电话:为什么不传承下去,现在还有人会做吗?

  于是诺敏开始搜寻相关信息,通过与体育局、民委等部门多方联系,他了解到自从1959年国内开始推广国际弓后,传统角弓不受重视,传统制弓技艺逐渐消失。“已经失传50多年了。”诺敏说。

  2005年,诺敏到蒙古国采访蒙古国传统那达慕大会。在那里,诺敏认识了蒙古国民族传统射箭的朋友。“蒙古国比我们早捡起这个项目15年。”82岁的制弓老艺人给诺敏介绍了做法:用岩羊角和引进的中国竹子等等。诺敏听得着迷,就这样,他对传统弓的制作有了初步的了解。诺敏说,这期节目是内蒙古电视台建台后第一次播出有关蒙古族制作角弓的详细内容。

  制作传统角弓:非我莫属?

  “我们蒙古族传统射箭技法遗失的重要原因就是没人会做弓箭。”诺敏打算肩负起传承民族特色体育项目的重任。2006年,诺敏想带人去蒙古国学做弓,由于没有经费,最后作罢。“既然我大学学物理的,我自己做吧。”于是诺敏就通过电话和蒙古国制弓师傅学。诺敏买了斧头、锯子等工具,还去屠宰场买所需材料牛背筋,不懂行的他买回了20斤牛板筋。

  诺敏说,制作一把蒙古族角弓要经过100多道工序,以及一年多的晾晒、包装、美化等步骤制作完成。2007年,诺敏成功制作了他的第一把蒙古族角弓,内蒙古杂技团出价1000块钱买下。诺敏成功了——“我可高兴了!”

  诺敏曾专程坐飞机去找水牛角,他还自己钉晾晒角弓的架子等等。诺敏的制弓技艺日渐成熟,后来蒙古国制弓师傅的儿子来找诺敏学做弓。2007年12月,诺敏建立了蒙古族传统弓箭制作基地。2009年,诺敏制作的蒙古族传统角弓获得了国际专利证书。

  传承传统角弓:舍我其谁!

  诺敏经常去图书馆、社科院翻看史书,不能外借的就手抄下来。他想尽可能还原过去角弓的模样,“因为里面包含了太多蒙古族人的智慧,这些都不是现代元素可以代替的。”45岁时,诺敏考上了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史与科技管理学院的研究生,专门研究蒙古族传统弓箭以及相关文化与历史、制作技术等相关领域。

  为了热爱的蒙古族传统射箭项目,诺敏卖了一套房,用他的话说再“继续折腾”。他办蒙古族传统射箭研讨会,研究竞赛规则,希望规则更加国际化。

  诺敏坦言,他需要资金支持,需要相关机构、组织的支持,他希望蒙古族传统射箭可以成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农运会项目;列入体育院校课程;能够建设弓箭文化园等等。“虽然支持少,项目处在奄奄一息的状态,但是我有信心。我会不顾一切往前冲,谁挡我路都不行!因为我发现了其中的文化价值。”诺敏激动地说。

没有评论 :

发表评论

评论